近期美元指數的整體表現來看,當地時間 6 月 16 日,紐約尾盤美元指數漲 0.01% 報 98.15;而到了 6 月 17 日,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當天下跌 0.19%,在匯市尾市收于 98。這一漲一跌之間,反映出市場多空雙方激烈的博弈。
一、經濟數據對美元的影響
美國 5 月通脹數據的公布,為美元走勢帶來了重要影響。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5 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huán)比增長 0.1%,同比增長 2.4%;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當月核心 CPI 環(huán)比增長 0.1%,同比增長 2.8%,兩項指標均比預期稍有降低。通脹數據溫和,原本應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元形成支撐,因為較低的通脹意味著美聯儲在貨幣政策調整上可能擁有更多靈活性,市場對于美聯儲激進加息以抑制通脹的預期降低,穩(wěn)定的貨幣政策環(huán)境利于美元資產的吸引力維持。
然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卻借此數據施壓美聯儲降息。他呼吁美聯儲將利率下調一個百分點,認為這能讓美國在即將到期的債務利息上節(jié)省大量支出。若美聯儲真如特朗普所愿降息,美元的利率優(yōu)勢將被削弱,從貨幣利差角度來看,會降低美元資產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進而對美元匯率產生下行壓力。畢竟,利率是影響貨幣資金流向的重要因素,當美元利率降低,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轉向利率更高的其他貨幣資產。
此外,市場普遍預計,雖然 5 月通脹數據看似溫和,但隨著關稅政策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通脹將從 6 月開始升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關稅的廣泛性可能會以更明顯的方式推高價格,此前零售商銷售的多是關稅生效前積累的商品,隨著庫存減少,物價上漲壓力將逐步釋放。若未來通脹大幅上升,美聯儲或將面臨兩難抉擇:不加息則難以抑制通脹,加息則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這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增加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
二、地緣政治因素與美元
當下,以色列與伊朗沖突持續(xù)升級,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因素。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該海峽是全球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約承載著全球 30% 的海運石油貿易。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市場避險情緒急劇升溫。通常情況下,在避險情緒主導時,資金會流向傳統(tǒng)的避險資產,如黃金等,而美元雖然也是避險資產之一,但此次黃金價格走勢更為亮眼。在避險需求的分流下,美元未能如以往那樣充分受益于地緣政治危機帶來的資金流入。
同時,全球央行拋售美債的行為也對美元產生間接影響。美國銀行報告顯示,自 3 月以來全球央行持續(xù)拋售美債,累計減持 480 億美元,這反映出全球央行對美元資產配置的調整。當全球央行大規(guī)模減持美債,美債市場面臨拋售壓力,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而美債收益率是美元資產收益的重要參考指標,其波動會影響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和配置決策。若美債吸引力下降,可能會導致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受到一定沖擊,對美元長期走勢不利。
三、美元未來走勢展望
展望未來,美元走勢充滿不確定性。短期內,市場將密切關注 6 月 17 日(周二)晚公布的美國 5 月零售銷售月率、5 月進口物價指數月率等經濟數據。若零售銷售數據強勁,表明美國國內消費市場旺盛,將對美元形成有力支撐,因為消費在美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消費的增長往往意味著經濟的擴張,利于提升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反之,若數據不佳,則可能加劇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打壓美元。
從長期來看,美元信用體系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不容忽視。美國財政赤字問題嚴重,國債規(guī)模持續(xù)攀升,加上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都在侵蝕全球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尋求外匯儲備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若這種趨勢持續(xù)發(fā)展,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將逐漸動搖,其長期走勢不容樂觀。但在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尚未出現根本性變革之前,美元憑借其深厚的根基,仍將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未來美元走勢將在多方因素的交織博弈中不斷演變。返回外匯網首頁,查看更多>>